经济日报 记者廖翊亘 / 台中报导
发现大肠瘜肉,绝对不能姑息,尤其是腺瘤型瘜肉,更有可能演变成大肠癌,「猪哥亮效应」持续发酵。
大肠癌连9年为国人癌症人数发生率之冠,澄清医院柏忕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罗鸿源医师表示,从病理学的观点,常见的大肠瘜肉有「增生型瘜肉」和「腺瘤型瘜肉」两种,切除瘜肉可以降低大肠癌发生率。
临床上,增生型瘜肉成因不明,与个人体质相关,一旦生成大多不会消失,大小通常不超过0.6公分,但常常数目很多,生长于直肠及乙状结肠,这类瘜肉不一定要切除,一般认为增生型瘜肉不会变成大肠癌。
罗鸿源医师强调,腺瘤型瘜肉除了个人体质之外,与后天饮食习惯最有关系,这种瘜肉的表面在窄频内视镜下,有时看起来像许多小虫子盘旋一起。人体的肠子若横剖开来可分为4层,最内层是黏膜层,往外依序为黏膜下层、肌肉层与浆膜层,一般大肠癌如果往下侵入黏膜下层,就会有淋巴转移的可能,侵入越深,转移机率越高。因此大肠镜检查是发现大肠癌的利器,如果有不正常的瘜肉,最好一并切除,以免「养」成大肠癌后患的风险。
(罗鸿源医师呼吁即早发现切除大肠癌,可以降低大肠癌发生率。)
你也许会有兴趣:优质健康管理中心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