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0-323-188

「领钱到一半,突然倒下...」退休第一天就往生,医生寿命真的比较短吗?

专栏作家
柏忕健康管理中心主任 韦朝荣医师


「你有没有听说昨天上午医院广播请急救小组前往大厅,是我们院内的外科医师耶,才退休第一天,正要去银行提款突然倒下去,明明急诊室就在隔壁,还是无力回天。」

 

这个真实案例发生当天,我正好也在医院加班,得知他不幸离世的消息非常讶然,好不容易忙到可以退休,有退休金可以享受后半辈子清福,竟是这样的结果,除了遗憾,也开始想,医师真的比较短命吗?


医师因为看诊,手术压力大,工时长,许多报章杂志常常讨论:医师平均寿命是不是比较短?

 

事实上卫福部在2010年就做了这样的调查,结论不但是「No」,还指出医师的平均寿命比一般民众长,统计结果显示,西医的医师平均寿命比一般人多了8年;牙医多了7年,倒是中医比一般人短一些。


然而,这份统计一出炉,立刻引发生命统计领域的学者提出不小质疑,若你问我,我的看法是,这份调查把「平均寿命」和「平均余命」混在一起,意义不大。

 

从分析指标来看,所谓平均寿命,是假设全台若有1万人出生,有些人一出生夭折,或年轻人意外丧生,卫福部会统统把这1万人的平均寿命加总平均,然而,要拿来跟医师比较就失真了,毕竟,能成为医师,至少已大学毕业,是20几岁以后的年纪,得出来的统计结果,医师平均寿命当然会比一般人长。


若要分析医师到底是不是比较短命,应该用「平均余命」,这个假设是建立在若我们同样都是20岁,20岁以后你若当老师,我当医师,当上老师后,平均死亡年岁是80岁,而当医师是74岁,这样用一致的起跑点计算才有意义。意思就是当我成了医师,你当老师,我的平均余命比你当老师短。实际上,在我的观察,医师和一般人的寿命并没有多大差别。 3年前,台北荣总刘秀枝教授写了一篇文章「医师是短命的行业吗?」也有同样的观察。

 

医师也是人,但大众普遍的认知,认为医师有丰富的专业经验,对自己的健康应该更了解而积极处理,事实上却不然,我在医疗界这么多年,看到医师们在预防保健这件事情上反而轻忽,心态消极。


据我了解,这名退休的外科医师,是因为腹主动脉瘤破裂而急救不及,然而,腹主动脉瘤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寒,通常能大到破裂出血,应已有几年且相当严重,我们院内每年都会提供员工例行体检,若他够重视及早处理,应该不会造成这样的不幸。

 

我相信这位外科医师在专业上,应该是知道腹主动脉瘤不能轻忽,但对一天到晚看惯严重病情的医师来说,若动脉瘤破裂风险是10%,他可能不像一般民众对这样的比率严肃看待,还可能把自己的不舒服,用比较乐观的想法去解释。此外,一天到晚帮别人开刀的外科医师,其实很不接受自己被开刀,所以会有「对病人严格,对自己宽容」的鸵鸟心态。


医师的身份,也容易与一般人产生在健康意识上的不同,因为在医院里工作,医师对疾病相对内行,觉得自己相对容易取得医疗资源,反而才容易忽略身体健康。

 

我从事健检多年,来台中健康检查的较少是在大医院服务的医师,反而是院外开业医师还比较多,许多大医院内的医师大概都存有「等我有不舒服的症状再来看就好了,反正我在医院里」的想法,但他们工作时间不正常、工时长、吃便当、少运动,有三高风险,这是无庸置疑的事实啊。


有句话说得好:「花出去的是财产,花不掉的是遗产」,这位好不容易挨到退休的外科医师,在退休第一天骤然面临财产变遗产的无奈,谁都不乐见,我衷心呼吁医师们除了照顾病患的健康,更要重视自己的健康才是。

【2014.11.5 良医健康网】

健康專線 0800-323-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