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的陈先生,到国外求学,毕业之后也想继续留在国外工作,出社会工作后都没有安排过任何健康检查。久居国外的他,饮食习惯也已融入当地,他说:饮食差距最明显的就是经常会吃到冷食。早餐常常是喝个咖啡搭配夹有火腿、培根或烟熏鲑鱼的三明治,也因当地气候关系饭桌上总是会出现各式各样美味的腌渍小菜,再加上工作关系时常需要出席许多参访活动,会议后的餐叙总是难以避免喝酒。
这样与东方文化差异大的饮食习惯,总是会让家中长辈放不了心。即将要结婚的他,便与女友一同回到台湾探望亲友,家中长辈便建议他趁回国期间安排至柏忕健康管理中心做健康检查。
当日的胃镜检查显示李先生的胃部有厉害的胃炎,特别是胃体部有黏膜内的小出血点。胃镜检查中同时采取部份胃黏膜组织进行快速尿素检测,证实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大多数是小时候即遭到感染,直到成年后,出现消化不良、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此类约占15%)等症状,甚至是胃癌(约占1~2%)时,才被检查出来,其余8成的人虽无症状,却可能潜藏日后病变的风险。为他解说报告的医师也提醒他,因为他有饮酒习惯及常吃腌渍物,未来罹患胃癌的机率会比一般人高。因此,医师建议他接受幽门杆菌灭菌治疗,只要遵照医嘱按时吃药,一个月后就可回检确认是否灭菌成功。
感染幽門桿菌罹患胃癌機率提高
看到报告结果,李先生与家人都表示还好有健康检查,只要简单吃药就可解决染菌问题,再加上饮食习惯的调整,就能摆脱罹患胃癌的高风险。也让长年旅居海外的李先生对于就医观念大大改变,他坦言:「没检查,根本不会发现胃部早已感染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主要透过经口传染,传染途径包括污染的饮水、食物或唾液等,还容易在家庭中彼此相互感染。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会所造成的症状不同,大多是没有明显症状。但要特别注意的是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与胃癌的产生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已有研究指出,胃癌患者有8成胃部都有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现象。更要当心的是若发展成胃癌,胃癌的初期症状不明显,发病时往往已经进入中晚期胃癌。
近年国人因卫生环境的改善,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已下降许多,连带着胃癌的发生率及死亡率都有明显下降趋势。但别忘了胃癌的为危险因子与饮食仍有密切关系,胃癌的致病成因除了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外,爱吃高盐、腌渍物、烟熏处理或是发霉(黄麴毒素)的食物也会提高罹患胃癌的机率。另外,胃癌的发生与老化也有关,胃癌好发于50岁以上长者,且男性病人居多,年长者罹患萎缩性胃炎机率较高。若有胃癌家族病史、抽烟喝酒或是经常发生胃炎/萎缩性胃炎者、曾经接受胃部接除手术者,也会有较高的机率罹患胃癌,须特别当心胃部的健康状态。
常见的胃癌筛检方式为上消化道内视镜检查,利用胃镜直接观察胃部的病变,还可同时对可疑的组织进行切片采样,是胃癌诊断中最重要的检查方式。医师也提醒民众大肠癌是国人发生率第一的癌症,大肠内视镜检查已是国人一生必做健检。不妨在安排大肠镜检查时将胃镜加入检查清单,一次的肠胃镜检查就可清楚观察上下消化道(食道、胃、大肠、肛门)的健康状态。